【环球新要闻】商用赛道拥堵,工业赛道通畅,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待构建

  • 第一财经
  • 2022-07-13 19:29:36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已经出台好几个月了,但至少有一点并没有引起行业内的重视,这就是氢能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其中包含氢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工业搬运领域的应用。”7月12日,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委员陈海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陈海涛在氢能领域深耕多年,也是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氢动力”)的创始人。他解释说,目前市场上99%的氢能燃料电池企业选择了公交车、重卡等商用车辆,赛道非常拥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这些车辆单价在百万元以上,成本高昂,很难推广;企业过度依赖补贴,这种非市场的行为不可持续。加氢站建设费用也十分高昂,审批困难。加氢时间过长,影响运营。里程焦虑短期内无法解决。

“相比之下,在工业车辆领域中,氢能应用的‘赛道’通畅,少有车走。”陈海涛以叉车为例介绍,2020年我国新增叉车80多万辆,2021年新增叉车103万辆,近两年仅叉车市场新增规模就达到2-3千亿元的规模。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叉车数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后期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今年3月23日发布。该规划提出,要“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

在“十四五”时期氢能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方面,规划提出,在矿区、港口、工业园区等运营强度大、行驶线路固定区域,探索开展氢燃料电池货车运输示范应用及70MPa储氢瓶车辆应用验证。

规划还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城市公交车、物流配送车、环卫车等公共服务领域,试点应用燃料电池商用车。结合重点区域生态环保需求和电力基础设施条件,探索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7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智能装备园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装配线。摄影/章轲

“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在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说,在工业生产过程,氢气是重要的清洁低碳工业原料,应用场景丰富。

12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智能装备园,第一财经记者目睹了氢能在工业车辆领域的应用场景。氢能叉车采用“工贸自用”的形式,在作业场地范围内自建加氢设施,用于的氢能补给。“这就解决了加氢站建设难、补给难的问题。”氢能动力专家王文清说。

王文清介绍,氢燃料电池叉车加注燃料只需2-3分钟,而蓄电池叉车充电最短需要一小时以上,还要加水和更换。蓄电池叉车昼夜连续工作时,每天需要更换2-3次电瓶,也增加了购买额外电瓶的费用。此外,蓄电池还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深度充放电。

2021年10月,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接收了由新氢动力研发制造的37台氢能燃料电池叉车,替换了化学品库区原有的内燃机叉车。据燕山石化方面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平均单台氢能叉车工作时长超过2700小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约27吨。

“特别是去年12月中下旬,北京遭遇零下19度的低温天气,全部投入使用的氢能叉车保持连续工作能力,无故障。”燕山石化一位管理人员说。

目前,我国制氢、储氢、运氢及应用还未形成高效完备的产业链。王翔表示,应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氢能制备、储存、输运、应用全链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今年第1期《政策简报》也认为,发展氢能是我国摆脱化石能源依赖、保障能源安全的理想选择,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氢能产业与政策研究课题组认为,目前氢气最主要用于化工、石油炼制和冶金等工业领域。但随着燃料电池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产业正渐成规模。

该课题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川渝鄂四个氢能产业集聚区。其中,在环渤海区域以北京、天津为主要聚集地,集中了多个业内领先的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

12日,天津市氢能产业示范园有关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天津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氢、加氢设施建设,拓展示范应用场景,打造氢能产业高地。

该课题组建议,相关部门和地方应尽快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与应用的专项规划,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比较优势,在氢能产业赛道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身实力。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