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速创新低,派能科技国内市场难突破?

  • 第一财经
  • 2022-04-08 12:43:13

4月7日晚,派能科技(688063.SH)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3亿元,同比增长84.14%,但增收不增利,全年归母净利润3.16亿元,仅同比增长15.19%,增速为2018年以来最低。

作为全球家用储能龙头,公司近年在海外市场一路高歌猛进,跻身出货量全球前三,但在国内市场却没有表现出同样的“野心”,第一财经注意到,公司的国内业务收入占比依然不高,且一直未摆脱对单一关联客户的依赖。

1、电力系统储能:收入占比持续低位

2021年,派能科技的国内业务收入为3.8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较上年略增3.06个百分点,但18.60%的占比仍不算高。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7年-2020年上半年,除通信备电产品外,公司的储能电池系统在境内市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931.47万、4707.36万、7039.82万和2352.48万元,分别占储能电池系统总收入的37.47%、11.99%、9.46%和4.97%(此后公司未公布国内分项数据),占比持续下降。

公司表示,储能电池产品境内主要应用于工商业和电网级储能领域。国内户用储能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户用储能是公司的优势业务,但近中期看,我国户用储能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国海证券一位电新行业分析师称。

他表示,户用储能一般是指居民用储能,主要盈利模式是峰谷分时电价套利。我国居民用电保障较为可靠,且居民电价低于工商业电价,同时峰谷价差相对较小,不太利于户用储能发展。

数据显示,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用电价较为平稳。

根据Global Petrol Prices的统计,2020年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平均居民电价分别为0.387/0.149/0.284/0.263美元/kWh,为国内同期居民电价的4.6、1.8、3.4、3.1倍。相应的,IHS Markit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户用储能装机前三名的地区分别为欧洲、美国、日本。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典型应用案例中,境内只有一个户用储能项目——“苏州别墅区家用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仅为960kwh。

电力系统储能方面,我国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市场参与者较多,市场竞争激烈。根据高工锂电统计,派能科技电力系统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在2019年即被宁德时代超越,市占率降至第三位,约15%。

此外电网级储能电池系统正式商用后,公司已为多家光伏企业、售电公司、EPC厂商、储能系统集成商提供产品与服务。但公司装机规模和华能集团等相比,差距较大。根据招股说明书,派能科技发电及输配电侧装机规模仅为3377kwh,而华能集团仅单个“青海格尔木时代新能源光伏储能电站项目”装机规模就达50MW。

2、通信备电产品:背靠中兴用户单一

派能科技境内市场的另一块收入来自通信备电产品。2021年,派能科技与中兴康讯(中兴通讯全资子公司)的储能电池系统成交额为1.36亿元,占公司储能行业收入的(19.88亿元)6.84%。

事实上,公司在我国通信储能锂电池市场的占有率较低(2019年为1.9%),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且近年向关联方中兴通讯的销售占比均超过95%,客户结构较为单一。

资料显示,派能科技控股股东为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7.91%。同时,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也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85%。

2017-2019年,公司对中兴康讯的销售收入占比在96%以上,2020年上半年更接近100%,中国铁塔、科华恒盛占比始终为个位数。但根据北极星储能网发布的2020年通信基站26个中标项目中,中国铁塔的项目多达22个。

公司上市时曾提示风险,若未来中兴通讯减少或终止向公司采购,且公司未能拓展其他客户,将对公司通信备电业务的可持续性产生不利影响。

3、毛利率连降、现金流趋紧

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0.03%,同比减少13.49个百分点。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2021年公司毛利率逐季下滑,前三季度分别为38.60%、36.94%、33.72%。

除原料涨价因素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公司营收集中在海外地区,2021年受疫情影响,国际海运运力不足、物流成本增加。同时,还有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2021年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跌了9%,美元跌了3%)。

经营性现金流方面,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0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17.62%。主要原因是上游供应紧张,公司加大了备货力度,根据交期不同,储备1-3个月不等的原料安全库存。2021年,公司物料采购方面的预付款高达1.77亿元,期末金额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达2569.87%。

同时,公司人员增加也导致了现金支付增加。截至2021年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365名,较2020年末上涨56.65%;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从2020年的0.4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2亿元,同比增长121.74%。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关键词: 国内市场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