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遏制网暴预防大于治理 更需全社会参与

  • 东方网·东方快评
  • 2023-08-04 16:56:37


【资料图】

梳理众多网络暴力事件案例发现,网络侮辱、网络诽谤和隐私侵犯是最为常见的三种网络暴力行为。此外,网络暴力还包含网络跟踪、网络霸凌、网络性侵、网络勒索、网络强迫等形式。

绝大多数网络暴力事件与“言论”密切相关。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将不可避免牵涉到言论自由的平衡问题。对网络平台而言,如何理解“网络暴力”成为影响平台“网络暴力治理效果”和“言论自由度”的关键因素。然而,现有官方文件和法规并未直接给出网络暴力概念的明确定义和操作细则,这无疑也加大了平台的治理难度和管理风险。事实上,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以及语言表达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等因素,官方也很难对网络暴力给出精准的定义。

近年来,我国头部平台进行了多项探索,网暴防治功能体系已初具规模。例如,抖音平台基于网暴事件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在网暴事件萌芽期,通过技术与人工手段,识别有可能导致网暴发生的风险内容,考虑涉暴信息的出现频次、传播范围和易感指数等指标;在网暴事件爆发期,抖音平台在处置施暴账号的同时,主动向受害者提供心理关怀和救济措施,告知受害者可以使用平台哪些功能保护自己。如果当事人需要,平台还会提供心理关怀服务;在网暴事件消退期,抖音平台仍然持续对事件保持关注,以避免二次或衍生网暴事件发生。近期,平台还发起反网暴倡议活动,呼吁友善表达,参与签署《倡议》的人数已超过170万,值得行业借鉴。

对于网暴,预防大于治理,而且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鉴于网络暴力成因复杂且难以根治的现实情况。首先,应提升网民网络素养,加强普及教育。帮助网民培养文明使用网络习惯,减少网络暴力行为和信息输出,也要普遍提升网民心理韧性,帮助其免受不良行为和信息的伤害。国家网信部门、宣传部门、主流媒体、教育体系、相关互联网企业在防范网络暴力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全国数字素养月”中,开展“防网暴”专题活动;在各类网站设立“防网暴”专栏;制作通俗易懂的“防网暴”小视频;在网暴易发、高发区,设置提醒,如抖音已在评论区设置了提醒文案“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开展“防网暴”相关课程等。

其次,重点关注并保护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女性和青少年,应着重发挥妇联和教委在提升网民网络素养中的作用,防患于未然。第三,部分媒体、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在报道相关争议事件时,存在不规范现象,应倡导各方深入调查,还原事实真相,慎贴网暴标签,避免网络暴力概念的泛化和滥用。

网络暴力具有规模性、聚集性、微暴力等特征,是由社会、技术、媒介、网民等多重原因导致的社会失范现象,因此,加快完善多方协同的网络暴力治理体系仍是当务之急,需要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媒体、学校、社会组织、用户等共同参与。

司法救济也是治理网暴必不可少的工具。专家学者也应积极参与到网暴治理的法律规范体系研究中。根据《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于网络侮辱、网络诽谤和侵犯隐私等网暴行为,已有相关法律可以适用。下一步应该针对网络暴力新形态和“法不责众”等执法难题展开深入研究,既为网络暴力治理提供可靠评判依据,同时,也对潜在网暴行为发挥震慑作用。(作者:戴丽娜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 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