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源上清理打击假央企 全球播资讯

  • 经济日报
  • 2023-05-11 10:49:43

从根源上清理打击假央企


(资料图)

假冒国企、央企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环境,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要根除假央企生存土壤,需要着力破解国企和民企在经营、融资等方面的差异化待遇问题。确保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近日,国资委公示了第三批共295家假冒中央企业的名单,假冒国字号招牌的“李鬼”被曝光。公示称,近期,部分中央企业对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国企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其实,国资委已多次出手打假,于2021年和2022年先后公布了两批假冒国企名单,共计528家,但假央企问题仍然存在。

“李鬼”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在于央企背后的信誉和资源优势,在日常经营活动或融资活动中会受到市场更多青睐。不法分子通过挂靠、伪造工商资料等手段,披上央企或其下属子公司的外衣,就能迅速获得政策、融资方面的便利以及更多的资源,进而获取更大收益。

假冒国企、央企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环境,更触碰了法律红线,打假势在必行。这是一项持续、系统的工程,需要国资系统、市场监管和公安执法等部门联手打出“组合拳”。比如,建立常态化联动处理机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清理存量、阻击新增。对国企、央企来说,如果发现市场中有企业假冒自己的名号进行商业活动,应及时举报;广大投资者、合作者应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不要迷信“央企光环”,可查询国资委网站进行核实,避免造成损失;相关部门也应呼吁经营主体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然而,根除假央企并不容易,存在发现难、锁定主体难和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比如,伪造材料是“李鬼”们主要造假手段之一。工商资料登记、变更时,工作人员若对企业提交的资料未进行严格审查,就容易让其钻空子;若“李鬼”们再在公司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注册地等方面采用具有迷惑性的套路,外界就更难发现其中的蹊跷。

要从根源上清除假央企的生存土壤,需要着力破解国企和民企在经营、融资等方面的差异化待遇问题。深化改革,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确保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了民营企业。近期,多地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一视同仁对待各类经营主体,也将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经营环境。

来源:经济日报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