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点赞人民的好公仆丨凭一股韧劲、拼劲和闯劲,他们做大江边的“追梦人”

  • 川观新闻
  • 2022-09-06 05:28:59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张航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相关资料图)

单位名片

2009年12月,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13年1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年来,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一支“敢为人先、行胜于言”的干部队伍,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践行省委发展战略,当前正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抢抓“双碳”机遇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大学城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高地,全心全力为民办实事共享发展成果。2022年,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主要事迹

“作为一名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我深受鼓舞、心潮澎湃。”9月2日,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公室里,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许磊回想起他几天前作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的场景,依然难掩激动。

8月30日,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把时间再拉长点,那幅临港人凭着一股韧劲、拼劲和闯劲努力追梦的画面,一直让许磊难以忘怀。

“一条两车道的公路、两家乡镇级企业,就是所有家当。”忆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之初,他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但13年来,临港人展现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抢占产业发展风口,培育了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代表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和以智能终端产业为基础向数字经济新蓝海拓展的‘一蓝一绿’产业发展新格局。”

从招引“独角兽”企业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例子可见一斑。2018年6月,成都到宜宾的高铁尚未开通,往返两地坐车要七八个小时。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回忆道:“连续两个多月,我们的招商团队上百次上门沟通协调,项目协议书来来回回打磨了30多个版本,憋着一股敢拼、不放弃的劲儿,终于在当年12月签订投资协议。”去年2月,总投资15亿元的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园,成为成都—宜宾“加强区域合作,共推南向开放”签约合作后的第一个落地项目。

“不是在招引项目路上,就是在谈判桌上!”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合外事局里,记者听到这样一句口头禅,办公室的角落里,则放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工作人员们忙碌又充满干劲,“招商人‘5+2’‘白+黑’是常态,被企业婉拒也是常态,但坚持不懈更是常态。”目前,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落户万亿市值企业2家,世界500强企业7家,中国500强企业13家,上市公司27家。

速度体现出拼劲。“190天,一所大学就拔地而起!”2017年9月17日这天,对沙坪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现双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江化容来说“不是普通的一天”——宜宾“大学城”首个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那天迎来开学典礼。

江化容回忆,“190天”前正值那年除夕,当大伙儿都吃着年夜饭时,她带领团队敲门入户宣传政策。“一个月后,688亩土地交付,施工人员和机具进场,现场最多达6000人,机器500多台……”此后,类似的“项目大会战”成了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的常态。当下,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10所高校入驻,在校大学生5.3万人,并引入欧阳明高、邓中翰2个院士工作站。

此外,历时5年、总投资51亿元的棚改工程也已完成。“今天的临港俨然已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许磊说,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教育、医疗、环境等急难愁盼事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上半年,以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域,三江新区经济总量增长20%以上,其中,动力电池产业增长18倍,对全市该产业增长贡献率超七成,并打出人才新政、稳岗就业、安置等政策组合拳,激发经济活力。

寄语未来

全体临港人将始终牢记这份荣誉表彰的称号是“人民满意”,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将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冲锋陷阵,统筹好“五大关系”、决战“五大战场”、构建“五大场景”,加快推进由“园”向“圈”转变、由“区”向“城”转变、由“聚”向“融”转变,为区域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图片、视频由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提供)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