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义十三香靠8分钱利润年入3亿
- 奇闻趣谈史
- 2020-11-12 14:09:44
那么你知道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十三香牌子是谁创立的吗?其实它的包装上已经说明了,就是王守义。而王守义在60岁的时候白手起家,凭借着自己与家人的不断努力,将偌大的品牌做了起来,更是靠着8分钱的利润,年入3亿。
王守义的"十三香"秘方,源自于祖上
十三香,又名十全香,作为调料品的它被广泛应用到了各种菜肴中。而它的原料也如它的名字一般,由紫叩、砂仁、肉桂、八角、白芷等13种具有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磨制而成。当然十三香也并非必须是这些材料,一般用的是桂皮、八角、丁香、白芷等十几种材料磨制的。
制作"十三香"的时候,这些原材料必须要被充分地晒干或者烘干,每种原料单独粉碎后,再过一层滤网,留下的粉越细越好,分别存放,防止香料变潮,或者串味儿。进行配置的时候,并非每种原料占比越多越好,而是一定要适量。
因为像是桂皮、丁香、生姜等原料,虽然属于天然的调味品,但若是用量过度,会有副作用比如毒性,所以配置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原料的比例。不过我们经常食用的"王守义牌十三香",并不是只用这些原料磨制而成。
它是以胡椒、花椒、丁香、木香、草果等等20多种天然中草药,加工而成,营养程度更好,且味道也更加丰富。而创始人王守义为了使这个"十三香"品牌发扬光大,走向全国,可谓是努力奋斗,坚持不懈,不惧艰险,克服了种种难关才有了现在的辉煌。
明末时期,本来王守义的祖上在朝中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衣食无忧,但随着朝堂斗争逐渐变得白热化,他的祖上厌倦了这些尔虞我诈,为了不被牵连,果断辞官回乡了。一开始,家里的积蓄还足够他们一家人生活,但后来家里又添了几个男丁,这就有些拮据了。
于是,王守义的祖上便开始在家乡河南开封,做起了调料品的生意,做了十几年,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有不民妇人或者饭馆都是他的常客。然而到了清末中期,社会开始动荡不安,王守义的祖上便很少自己出去贩卖调料了,将做好的调料交给了佣人去贩卖。
王守义祖上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但是他不忍心自己多年的手艺就这样失传,于是,还在生着病的祖上把制作调味品的秘方,记录到了本子上,传给了王守义的父亲王文学。王守义便从15岁开始,跟随着王文学学习如何制作调味品。
然而1950年国家采取公私合营的模式,王守义被迫放弃了这家传的手艺,跟随着其他人一起劳作,勉强维持着生计。可灾难总是会在某一刻突然降临,1959年,全国遭遇了大饥荒,河南是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个人都是饥肠辘辘,食不饱穿不暖,一副颓然的面貌。
有很多贫苦的人为了活下去,甚至是啃树皮,吃草根,一时间整个民间哀鸿遍野。王守义的家中境况也不容乐观,眼看着一家老小也要走上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不得不重拾起家传的手艺,他找出了祖上遗留下来的调料秘方,又结合着当时人们的口味,改善了一下秘方。
王守义迫于生计,开起了小作坊
"十三香"就这样被配制了出来,王守义挑着担子将做好的几十包十三香,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去买。不过那时候人们生活条件都很艰难,普通人根本就不会买,只有一些家境条件还行的人,会买一包回去试一试,为此,王守义不得不降低了售价,销量这才多少涨了一些。
为了推广"十三香",王守义常常挑着担子徒步到周围的几座城市,南到驻马店北到石家庄,但是销量一直都很平淡。王守义觉得这样不行,他必须做出改变,他想着百姓最重视的,应该是商家的信誉问题,只有百姓认可了商家,他们才会相信产品的质量是过关的。
因此王守义在每包"十三香"的透明包装袋上,盖上了"十三香"的印章,就好像现在的商标一般,代表了商品的形象。若是顾客不满意,可以包退包换,王守义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却没想到这种经营方式真的有效。
没过多久,百姓们就对"十三香"十分认可,销量大涨。而当时"十三香"在驻马店的销量是最好,于是王守义便带着一家老小从开封搬到了驻马店定居。在驻马店,王守义专门在家里辟出了一个小房间,制作"十三香",也就是常说的"小作坊",他的儿子也会来帮忙。
虽然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很困难,但是王守义家信誉好,且手艺确实不错,制作的"十三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很喜欢。因此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有不少人前来购买,靠着这些销量,以及国内渐好的局势,王守义一家的生活倒是没那么拮据了。
然而到了1976年,国内的众多商人受到了不小冲击,无人再敢经商,连小本生意都不敢去做。王守义也不敢再冒险,停止了"十三香"的贩卖。所幸的是,他的几个儿子都找到了工作,生活倒是没有那么困难了。
等到1984年,国内局势稳定下来,已经60岁的王守义却产生了继续贩卖"十三香"的想法,他询问了儿子们的意见,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他先去申领了营业执照,然后低价租了一个小摊位,开始销售"十三香",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都坚持出摊。
因为"十三香"的制作成本并不是很高,所以每次王守义做出的量都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渐渐地,"十三香"凭借着"量多,味香,实惠"的特点再次获得了群众们的认可,王守义的生意越来越火爆。王守义的儿子们看出了其中的商机,便打算和父亲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王守义:靠8分钱利润年入3亿
1984年年末,王守义的二儿子王银良决定停薪留职,与王守义还有三弟一起开始经营"十三香",他们租了一间小屋子当作坊。刚开始作坊里没有其他工人,只有父子三人,每天起早贪黑地磨制香料,再进行配制,最后拿去贩卖,过得很辛苦,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正是因为父子三人的齐心协力,"十三香"的销量越来越大。1985年年初,王银良认为该为"十三香"设计包装一下了,于是他们专门找人设计了包装,并申请注册了。等到1987年,获得了工商局颁发的注册证,同年王守义在驻马店创办了"十三香"工厂。
到了1998年,生产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王守义的公司正式成立,不再只拘泥于做"十三香",其他调料品也有涉及。而因为调料品的制作成本低,所以定的售价也低,不过每包调料的利润虽然只有8分钱,但是调料品几乎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因此销量很火爆,年利润竟然高达3亿。
王守义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商贩,通过十几年的奋斗,成为了上市公司的老总。而飞黄腾达的他也没有忘本,他每年都会做一些像是扶贫,修乡下小路,建希望小学等等慈善事业,目前已经捐赠了3亿多元的善款了。
王守义对市面上出现的"假冒商品"绝不姑息,他说他们自己生产的商品,他知道都是通过国家检验的,但是那些假冒自己家的商品,他怕对方是"三无商品",这不仅损害到了他公司的名誉,也危害到了其他人的健康。因此哪怕要花上几千万,他也要站在"打假"的前线。
虽然王守义在2003年遗憾逝世了,但是他坚持不懈,勇敢创业的精神打动了许多年轻人,成为了众人的榜样。并且他时时刻刻都在为顾客着想的做法,更是赢得了众多顾客的信任,也是其他企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